《小欢喜》中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9-08-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魏琼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大家都看了吧?

从生活的细节展现的很真实,贴近生活,也都是我们普遍遇到的生活事件,比如孩子高考,学习成绩的辅导情况;学习成绩在班级的排名;大学填报志愿;学习态度懒散和过度竞争,带来的生活百态。

剧中三个家庭的不同氛围、不同教育观和方式、方法的不同,都呈现在一言一行中。同时呈现了父母的观念、价值在与孩子成长中不断的变化。

剧情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生活场景细致的刻画了围绕三个高中生高考和其背后的家庭故事展开。其中也最多场景展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诊断及治疗等心理方面的内容。

剧中人物乔英子是年级学霸,爸妈离婚,妈妈为了女儿辞去重点中学老师的工作,一个人带女儿生活,给女儿上课,严格的理智化管理,确实女儿成绩总是排名在前。

后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出现抑郁症,近两个月的失眠和心境的低落,带给她极大的痛苦,最初孩子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啦?总是想哭,开心不起来,就连最喜欢的拼装和航天员的梦想都没有兴趣了。到了夜晚,就只能一个人哭,对着手机录音,自己已经是第34天失眠。非常真实的展现了抑郁症的精神状态。

这个时期需要成人家长及时发现,帮助孩子及时诊断治疗,减轻孩子痛苦的感受,获得应有的支持,便于康复。

临床也发现,起初我们家长也是可以感知一些蛛丝马迹的,只是我们也许不想面对这个事实,本能的认为孩子只是压力大,或是没有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不开心也是正常的。倾向于妈妈自己给孩子调节,做点好吃的,送个礼物,孩子就会好了,没事了。

中乔英子的妈妈,极尽所能让孩子开心,孩子也配合,最后乔英子说:这种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方式,她已经受够了。晚上失眠,白天没精力、也没兴趣,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啦?就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很痛苦,各种复杂的亲子互动中形成的微妙母女关系,又不肯和父母讲,及时沟通。

现实中,我们在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及测评中,我们也了解到,父母起初也发现孩子异常,认为只是压力大,或孩子难管,忽略而过,这样做法的父母,还是普遍存在。比如孩子有多次轻微的自伤行为,父母认为孩子只是不听话,在家里装了监控,过段时间就没事了。

家长宁愿相信自己慢慢调节或者忽视孩子的感受,不肯接受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建议,拒绝专业的治疗。

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都存在复杂的心理、生理病理机制特征。是不能靠个人以正常人认为的标准,仅仅调节情绪,就能治愈的,并且基于这种病理机制,个人调节情绪也是非常困难的。

心理咨询师在看这个剧中乔英子这段,就会觉得剧情中,妈妈发现和重视的晚了,拖的有点久,孩子沉浸在痛苦里真的太久了,妈妈也是有察觉的,是什么影响了这样一位全身心关心女儿的全职妈妈的判断和理智?也许是太在意竞争、也许是太关心自己在意的东西,自己的感受,迷失了,忽视了女儿的感受。

也许是对“孩子病了”这个敏感又不愿接受的话题,本能的回避,也或许是对心理疾病的不了解和恐惧。

其实在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个体的人,在各方面的生存受到压力和威胁时,出现某些心理疾病是很正常的反应,就如我们的身体发烧、感冒一样普遍正常。这恰恰说明我们心理的免疫降低了,需要心理咨询或者药物的干预,提升心理韧性,维护身心健康。

即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当我们遇到重大事件,比如高考选专业、比如成人恋爱问题、婚姻情感问题、父母养老及家庭问题、职业选择、二胎问题、子女教育、职业发展等等生活事件,都是可以通过咨询成长自己,提升自己,以便能够有能力面对自己发生的生活事件。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常识,有益自己,帮助他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02-2006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晋陵北路58号

    邮编:213022 电话总机:0519-85100912,85120573 传真:0519-85109333 电子邮件:webmaster@cznes.com